《世界上最爛的人》|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,儘管有時很傷人
大概是年紀到了一個階段,或是說完美理想的故事已
經無法啟動我的愉悅機制,這幾年,那種會發生在
你我生活中,既有帶入感又有共鳴,充滿現實感的電影,更深得我心。
《世界上最爛的人》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,女主角從工作到感情,一律都是:這個行不通,就換下一個:在唸心理學時和教授大玩師生戀,轉職攝影時拍著拍著就和男模親熱起來,後來在酒吧裡遇見大15歲的漫畫家男友,轉頭就甩掉男模和漫畫家同居,但在意識到彼此目前的人生階段、價值觀不同,戀愛感也逐漸消逝的時候,轉而又讓自己跳入一個戀愛氛圍的情境,誰都好,她想誘惑別人,也渴望被誘惑,所以和隨便一個誰玩起了曖昧遊戲,然後那個誰就成了她的下任男友......跟這個人行不通,那就換下一個,分手台詞不外乎是:
「你問我到底要什麼,我也不知道,,但我只知道這樣下去這不對」
「未來某個時候我可能會想要小孩,但我也不確定」
「我知道我一定會後悔」
多常見的套路,會在PPT上看見,會在身邊朋友身上看見,抑或是,根本是你我自身的故事。好多好多的不知道,又在分手的同時,覺得自己這樣很糟糕,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爛的人。
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很重要,毫無疑問非常重要,
但如果在找尋的過程中沒有思考,只是在新環境
中得過且過的話,和「停滯不前」的差異又在哪?
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,儘管有時很傷人,踩著
前人的屍體一路走來,到底是真的在前進蛻變,
還是另一種重蹈覆轍?這是我至今仍然在思考的
問題,然而不可否認的是,在找尋答案的修羅場中,
大家在某些時刻之於某些人而言,都是世界上最
爛的人,大家都一樣爛。
後來女主角知道自己要什麼了嗎?這邊就先不破梗了。
就我自己而言,當我在思索究竟有沒有做出最接近正
確的選擇時,不妨想想《搶救雷恩大兵》,冷靜審視一
下,究竟是前進還是重蹈覆轍,才不會對不起死去的
約翰米勒上尉、卡帕佐、韋德、梅利西、韓德森和傑克森。
留言
張貼留言